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大湾区应走在低碳转型前列

最新信息

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大湾区应走在低碳转型前列
2024-03-08 17:49:00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实施的五周年。5年来,大湾区发展成果世界瞩目,经济总量跨越13万亿元。在日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又被提及,即“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推动低碳转型、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大湾区亦应走在前列。”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时,他认为,以人民币计价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将逐步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热点,叠加金融产品的创新,对国际投资者将更有吸引力,将进一步助力大湾区低碳转型。
  大湾区分布式光伏融资模式仍较为单一
  《中国经营报》:汇丰与世界资源研究所对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合作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分布式光伏在大湾区虽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来看,包括哪些投融资挑战?
  王冬胜:粤港澳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发展潜力巨大,但在投融资方面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和融资问题的挑战,尤其是后者,涉及融资难、模式较为单一、融资租赁成本高周期短,以及收益保障机制缺失等问题。
  首先,由于缺少相关配套、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导致分布式光伏产业面临融资难的挑战,包括缺乏相适应的融资成本分担和利益分成机制、投资方融资难或融资成本高、收益不确定性等。政府通过建立长期、明确的监管政策环境,可以鼓励分布式光伏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综合支持方案。当前,银行业对光伏产业的支持侧重于光伏产业的下游终端光伏电站,主要以央企、国企等运营主体居多,但对光伏制造业的关注还不够,且主要聚焦制造业主产业链的龙头。
  其次,融资模式较为单一。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是目前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两类主要融资模式,尤其是后者,模式较为单一。银行在为分布式光伏项目提供融资的时候,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小而散、建设周期短、运行期长,以及为多个小而散的项目提供融资的管理成本高等特点,存在顾虑。另外,银行在提供融资时,出于风险和成本控制的考虑,更看重客户的主体性质,例如,民营企业相对国企等主体,获得融资较难。
  再次,融资租赁方式成本高周期短。目前,为光伏行业提供融资的机构中,融资租赁公司占较大市场份额。在这种融资模式下,业主资金成本由贷款利率、担保费、租赁费组成,高于银行贷款资金成本,根据项目不同,其综合成本为基准利率上浮15%~30%。同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寿命为25年,正常地面电站的银行融资周期普遍在15年以上,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租赁融资周期却为5~8年,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还贷能力。
  最后,收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从电池板质量到电站建设、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风险,合理利用保险等金融工具分散风险将是趋势。目前,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经开始运用保险来分散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风险,以满足融资机构的要求,但最受市场关注的项目收益险仍难以落地。主要原因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量一般由电网决定,保险公司和业主都无法很好地对发电量进行管理,因此导致保险公司逐渐放弃了相关的项目收益险。
  《中国经营报》: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王冬胜: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分布式光伏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整县推进进展较慢,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缺少整体且系统的发展规划、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光伏开发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光伏资源、开发现状等基础数据缺乏统计渠道。“双碳”目标下,各地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计划还在摸索中,缺乏整体规划及分段实施目标。除整县试点区域外,地市对于光伏开发的推进乏力,可再生能源利用基本是单个业主的个体行为。此外,各地对光伏及其支架搭建是否需要建设规划审批、是否对安装高度有限制,以及对房屋产权证明材料的要求不一。
  为此,我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出:建议政府加强规划统筹,开展光伏安装资源排查,完善光电建筑基础数据。统筹光伏安装资源,以商业化运作的光伏开发公司为主体,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的商业化运作。同时,将光伏应用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提升光伏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绿色社区创建中的利用比例。
  我认为,在光伏建设投融资方面可以发挥大湾区的优势互补。例如,香港的分布式光伏潜力虽然较小,但其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其中,2020到2021年,香港发行了绿色债券,用于支持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其中一部分工程就包括屋顶光伏。此外,香港的企业还试点了分布式光伏领域的区块链交易,增加了光伏资产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值得借鉴与探讨的经验。
  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将成为国际市场热点
  《中国经营报》:你在提案中建议,金融机构加强光伏贷产品的创新研发。目前的光伏贷产品存在哪些问题?
  王冬胜:近年来,在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银行开展了光伏贷业务,针对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融资,贷款年限普遍在3到5年。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光伏贷实施时间较短,问题与成效还有待时间验证。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金融机构在绿色产品创新方面多有动作,但依然存在诸多创新难点,原因是什么?金融机构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王冬胜: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指引的框架下,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但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目前仍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的供应则与实际社会需求并不匹配,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需求。
  绿色金融供给的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民间资本、个人资本参与绿色金融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绿色产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逐步衔接统一还需要一个过程,转型金融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汇丰集团的实践看,近年来,汇丰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的支持力度,不仅在资产组合中增加了绿色产业的客户比重,还从资金支持上进行倾斜,满足新产业、新项目对融资的需求,并协助更多新经济、新能源行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我们也正通过对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协助传统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例如,2022年5月,我们推出了市场上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信贷基金”,为区内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5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2023年8月,我们将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信贷基金额度提升至90亿美元;2022年推出首个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指数,以定期评估大湾区整体的ESG发展水平,助推大湾区ESG理念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5月,我们推出了一个300亿元的“绿色信贷基金”,在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也为其跨境发展提供助力。
  可以预期,以人民币计价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将逐步成为国际市场关注的热点。借此契机,如果中国市场能提供更多既具有稳定回报率,又带有绿色、可持续等ESG特征的金融产品,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就会更有吸引力。外资金融机构在跨境资本流动及结算方面具备优势,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其对海外投资者的了解,参与开发更多的人民币绿色金融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两会建言|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大湾区应走在低碳转型前列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